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,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,而是愈挫愈勇,不斷在磨難中成長、從磨難中奮起?!毙鹿诜窝滓咔槭切轮袊闪⒁詠碓谖覈鴤鞑ニ俣茸羁臁⒏腥痉秶顝V、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事件。這既是一次大戰(zhàn),也是一次大考;既是一次風險危機,也是一次教育契機。當前,全國大中小學都在開展線上教學。因此,要通過有組織的線上教學,不失時機地挖掘抗擊疫情中生動豐富的思政育人元素,引導廣大學生把災難當教材、把困難當磨礪,在強化“十大教育”中構建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努力使自己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愛國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(tǒng),愛國主義始終是最激昂的主旋律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,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、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”。正是在愛國主義的激勵下,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繁榮發(fā)展、為各民族團結統(tǒng)一而不懈奮斗。面對疫情,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,盡全力救助每一位患者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,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力奮戰(zhàn)、團結奮戰(zhàn)、英勇奮戰(zhàn),全民動員、全民參與、全民配合,不斷匯聚起愛國主義的磅礴精神力量?!疤煜屡d亡,匹夫有責”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福禍避趨之”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得到充分彰顯。正是這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,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亙古綿延的精神密碼。因此,愛國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體的;不是空洞的,而是現實的。愛國,就是要將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,堅持祖國至上、人民至上,做到服從大局、聽從指揮,敬業(yè)奉獻、舍家為國,守望相助。
理想信念是燈塔、是方向,是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不竭動力。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“疫”中,我們看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,看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(yōu)勢,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、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價值情懷,看到了一批批“逆行者”、 一群群志愿者、一個個奉獻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初心堅守與使命擔當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,充分發(fā)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(yōu)勢,緊緊依靠人民群眾,堅定信心、同舟共濟、科學防治、精準施策,我們完全有信心、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?!崩硐胄拍钍乔嗌倌曜顚氋F的精神財富。開展理想信念教育,就是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明確三個“為什么”:馬克思主義為什么“行”?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“好”?中國共產黨為什么“能”?就是要堅定不移聽黨話、跟黨走,堅持人民立場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強化使命擔當,讓自己的青春夢想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里盡情綻放。
道德是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的產物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道德建設,有著“國而忘家,公而忘私” 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廣大醫(yī)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,義無反顧,日夜奮戰(zhàn),展現了救死扶傷、醫(yī)者仁心的崇高精神;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、守望相助,發(fā)揚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”的大愛精神。一封封“不計報酬、不論生死”的請戰(zhàn)書、一個個“召必至、戰(zhàn)必勝”的逆行身影、一批批“心有牽掛、無私奉獻”的捐贈物資……彰顯了社會主義道德的雄厚偉力。當然,疫情面前,個別病毒感染者的隱瞞行為帶來了更大范圍的病毒擴散播,個別地方的“封鎖”“隔離”存在地域歧視等,也警示著世人,公德教育非常重要。今天,我們加強道德建設,就是要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,弘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,堅持集體主義原則,增強社會責任感,引導學生心懷感恩與大愛,用責任與擔當回報社會。
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制度基石。法治興則國興,法治衰則國衰。疫情防控,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。必須依法依規(guī),科學有序,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,越要堅持依法防控,在法治軌道上統(tǒng)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,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一些地方出現的造謠傳謠、哄抬物價、制假售假、尋釁滋事、暴力傷醫(yī)、拒絕隔離等違法犯罪問題,也提醒著我們規(guī)則意識教育、法治教育任重道遠。日前,中央依法治國辦、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門聯(lián)合發(fā)布“兩高兩部”制定的《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》,依法懲治相關違法犯罪行為,為疫情防控筑牢了法治堤壩。開展法治教育,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(yǎng)和規(guī)則意識,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,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、推動工作。
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。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,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。生命一般有三種屬性,即自然屬性(生命長度)、社會屬性(生命寬度)、精神屬性(生命高度)。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對自然充滿了敬畏,對生命有了深刻反思。在疫情防控一線,不少新冠肺炎感染者不幸離世,讓人感嘆生命自然屬性的脆弱;但我們看到,更有眾多的醫(yī)護工作人員“不計報酬、不論生死”勇敢逆行,救死扶傷,見證了生命的社會屬性、精神屬性的崇高與偉大。從根本意義上說,生命教育是一種成人教育、全人教育,涵蓋人的生老病死,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,關乎人的成長與發(fā)展,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“生命重于泰山”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”。今天,開展生命教育,就是要引導廣大學生不僅要認知生命、尊重生命,不僅要敬畏生命、珍愛生命,更要理解生命、創(chuàng)造生命,引導學生不僅要關注生命的長度,更要關注生命的寬度和高度。
生態(tài)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社會文明發(fā)展的客觀要求,人類的任性貪婪和掠奪破壞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報復。從2003年的“非典”到今天的新冠肺炎,目前人類新發(fā)傳染病大都與野生動物有關。這一方面源于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私自捕殺販賣野生動物;另一方面源于人類不斷破壞自然環(huán)境,侵占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。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不僅為了防范病毒,更在于延續(xù)人類自身的文明。人類在邁進文明社會的征程中,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,始終是必須面對但又未能很好解答的重大課題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“美麗中國”“綠色發(fā)展”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等治國理念,并在疫情防控中強調要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、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(guī)的修訂完善,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,系統(tǒng)規(guī)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“堅持和完善生態(tài)文明制度體系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作出了制度安排。開展生態(tài)文明教育,就是以正面、積極、和諧的價值導向,引導學生敬畏自然、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。
科學是我們戰(zhàn)勝疫情的有力武器,理性是戰(zhàn)勝疫情的智慧選擇。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、科學防治、精準施策,堅持向科學要答案、要方法。戰(zhàn)勝疫情,必須看清病毒的“樣子”,找到對癥的“方子”,走對防治的“路子”,這些都離不開科技這個有力武器。從控制傳染源、切斷傳播途徑,到隔離保護、采取中西醫(yī)結合救治被傳染者,到解碼病毒、疫苗研發(fā),再到統(tǒng)籌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發(fā)展,正是科學防治的集中體現。疫情防控中,還要弘揚堅持真理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,客觀真實發(fā)布疫情數據、公布疫情科技攻關進展,教育人民不信謠、不傳謠,在尊重科學規(guī)律下戰(zhàn)勝疫情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社會大局穩(wěn)定。開展科學教育,就是要引導廣大學生不僅要尊崇科學、相信科學,不信謠不傳謠,更要弘揚科學精神,獨立思考、實事求是、開拓創(chuàng)新、勇攀高峰,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增強自主創(chuàng)新能力的科學信念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:“健康是一種身體上、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(tài),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。”可見,心理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方面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,也改變了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,同時帶來了一些的心理問題。疫情的發(fā)展,封城措施的實施,引發(fā)一些民眾產生了負性情緒,如焦慮、恐懼、無助等,還在一定范圍內導致了特定人群的過度恐慌、親人好友之間的心理隔閡等社會不良心態(tài)。對廣大學生而言,延期開學帶來了作息不規(guī)律、學習缺乏興趣、沉迷手機或游戲等新情況,從而可能出現恐慌、迷茫、無助、冷漠、抱怨、崩潰等心理異常?!靶判谋赛S金更重要”,在疫情防控中,營造相互關心、鼓勵、幫助的心理氛圍,營造溫暖、友愛和信任的社會心態(tài),無疑是戰(zhàn)勝疫情的重要精神力量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(tài)?!遍_展心理健康教育,就是要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服務,不斷提升國民心理健康素養(yǎng),引導廣大學生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(tài),助力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。
“備豫不虞,為國常道”。風險挑戰(zhàn)是現代社會客觀存在的,唯一的風險就是沒有意識到風險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而至,對我們來說,是一次危機,也是一次大考?!芭硕嗬暮凶印币坏┐蜷_,代價極其沉重。經過艱苦努力,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(tài)勢正在拓展,這無疑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舉國體制應對風險挑戰(zhàn)的成果。同時要看到,疫情也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系等方面還存在短板。中國共產黨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、在磨難挫折中成長、在戰(zhàn)勝風險挑戰(zhàn)中壯大的,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,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風險,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。開展風險意識教育,就是要引導學生居安思危,認識疾疫等風險與人類發(fā)展相生相伴,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;引導廣大學生增強憂患意識,培養(yǎng)底線思維,保持謹慎之心,提高應對能力,敢于迎難而上,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。
人類只有一個地球,各國共處一個世界。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后首次會見外國人士時就表示,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“命運共同體”,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,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。全球化時代,交往頻繁,疾病的傳播速度非???。新冠肺炎疫情“國際化”再次表明病毒性傳染病是人類從古至今的共同敵人,它也是對世界經濟與和平生活方式的重大威脅。面對疫情,中國政府采取積極、高效、公開、透明的舉措,展現的不僅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(yōu)勢,更是以人類共同利益為重的價值追求和敢于負責任的大國形象;不僅是對中國人民健康負責,也為維護全球和地區(qū)公共衛(wèi)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,得到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和許多國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。同時,中國的疫情也得到了170多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的慰問和大力支援。開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育,就是要引導廣大學生深刻認識到,人類社會命運相連、休戚與共,唯有團結協(xié)作才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(zhàn)、共同開創(chuàng)和共同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。
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,安徽中醫(yī)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、教授
關于東方
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于1993年,深耕教育行業(yè)近30載,致力于現代教科設備、理化生實驗室、教育云平臺等產品的研發(fā)與生產,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,并曾參與到相關行業(yè)的標準制定中。

東方教具擁有行業(yè)內一流的專業(yè)研發(fā)團隊,旗下有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-docking等,同時享有多項知識產權。

一直以來,公司堅持“點滴做起,持之以恒”的理念,務實求真,以國家政策為依據,以客戶需求為準繩,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,為教學提供更優(yōu)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,致力于為學生、老師、學校提供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和諧的教學環(huán)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