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熱難當,知了叫不停。
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(jié)氣,也是最熱的節(jié)氣。炎熱之極,炎熱之盛,一年在這里,“濕熱交蒸”到達頂點。
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:“一候腐草為螢火;二候土潤溽暑;三候大雨時行?!贝笫顣r,螢火蟲卵化而出,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;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,土地也很潮濕;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(xiàn),這大雨使暑濕減弱,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。
“平分天四序,最苦是炎蒸。”大暑期間,在我國很多地區(qū)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極端的高溫天氣。民間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“小暑不算熱,大暑正伏天”等諺語。
對國內(nèi)許多地方而言,夏季陽光強烈,雨水也比較豐沛,雖然有些濕熱難耐,但有利于農(nóng)作物的生長。同時,也需注意防范旱、澇、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。
此時節(jié),暑熱難消,心氣容易虧耗,建議公眾保持安寧清靜的心境,如端坐閉目、聽聽舒緩的音樂,或到湖邊進行散步、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。多吃一些具有清心降火、健脾祛濕功效的食物,如菊花、蓮子、百合、薏苡仁等。
大暑習俗
燒伏香
燒伏香接近于中醫(yī)的灸,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冶多種頑疾。還有一說百姓在伏天燒香祈福,祈求風調(diào)雨順,百谷豐登。
飲伏茶
從古至今,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,伏茶,顧名思義,是三伏天喝的茶,這種由金銀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,有清涼祛暑的作用。
曬伏姜
三伏天時,人們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,與紅糖攪拌在一起,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,于太陽下晾曬。
喝暑羊
“喝暑羊”山東南部地區(qū)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湯)的習俗。
賞荷采蓮
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“荷月”,此月多有賞荷的習俗。天津、江蘇、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為“荷花生日”,到那一天人們多結(jié)伴游湖賞荷。在江蘇南京、蘇州,當日觀賞荷花。若遇雨而歸,常蓬頭赤足,故有“赤足荷花蕩”的戲稱。
吃仙草
大暑節(jié)氣,在廣東一些地方,流傳著“吃仙草”的習俗。公開資料顯示,仙草又名涼粉草、仙人草,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。由于其具有消暑功效,在夏日頗受歡迎。它還可以做成“燒仙草”,是一種消暑的甜品。
大暑養(yǎng)生
少動多靜,運動宜選早晚
大暑時期天氣酷熱,人體陽氣走于肌表,浮散于上,容易出汗,往往動即汗出,人體容易感覺疲勞。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云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,暑熱天氣應遵循“少動多靜”的養(yǎng)生原則,注意顧護陽氣、保持體力。烈日酷暑應盡量避免外出,減少露天日曬下活動,以防暑熱高溫汗出過多,損人陽氣。
多吃苦味食物
苦味食物不僅清熱,還能解熱祛暑、消除疲勞。所以,大暑時節(jié),適當吃點苦瓜、苦菜、苦蕎麥等苦味食物,可健脾開胃、增進食欲,遠離濕熱,預防中暑。此外,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(chǎn)生醒腦、輕松的感覺,有利于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。
飲食應注意清熱解暑
大暑時節(jié)的飲食,應增加健脾利濕類食物的攝入。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(tǒng)的解暑食物,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(zhì)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。此外,諸如荷葉、西瓜、蓮子、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。扁豆、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,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。
益氣養(yǎng)陰的食物不可少
大暑天氣酷熱,出汗較多,容易耗氣傷陰,此時,人們常常是“無病三分虛”。因此,除了及時補水,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(yǎng)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(zhì)。如山藥、大棗、海參、雞蛋、牛奶、蜂蜜、蓮藕、木耳、豆?jié){、百合粥、菊花粥等。
切忌過涼飲食
夏季雖然天氣炎熱,但對過涼的冷飲、冰棒、冰啤和冰鎮(zhèn)水果等均不宜多食。。因為大量過冷食物會造成胃腸血管驟然收縮,引起胃腸功能紊亂,出現(xiàn)胃腸痙攣、腹痛、腹瀉、消化吸收障礙。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,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(jié)制。
大暑詩詞